下利,脉大者,虚也,以其强下之故也。太阳证,无汗者,冬用麻黄汤,春秋羌活冲和汤,夏月神术汤。
胸中烦热,加山栀、竹茹。少阴病,下利脓血,或腹满,下如鱼脑者,桃花汤主之。
阳气虚,阴气盛,则目瞑,故多眠,乃邪气传于阴而不在阳也。里既有邪,则为阴虚阳盛,寒之,乃所以助阴而抑阳,阳受其抑则微,而真阴所由以长,故用酸苦之剂。
伤寒郑声,如郑卫之音,不正也。茅花汤。
五六日,邪传少阴肾,舌干口燥,重指按至筋骨之间,脉来沉而有力者,正用大柴胡、承气下之。非枳、桔,不能除痞满。
阳明病,脉迟,食难用饱,饱则微烦头眩,必小便难,此欲作谷疸。口干,身大热,背恶寒者,人参白虎汤。